“不正经”的王耀庆,竟然是个宠妻狂魔

定制西装纪录片-西装定制哪个品牌推荐知乎

他来了他来了,他穿着西装走来了。

这个男人一出场,基本意味着全剧最有钱的人已经出现。

图源微博:@王耀庆工作室

王耀庆, 娱乐 圈的“人间富贵花”。

他拥有一张有钱人的脸。

优雅绅士,眼神温柔,嗓音性感,举手投足间尽显内敛而高贵的气质。

坊间笑谈:

角色的身价没几个亿都不好意思找他演。

就算他破产,我也信他能东山再起。

他是《失恋三十三天》里品行皆优的优质男。

《小爸爸》里名校毕业的完美海归。

在《好先生》里腹黑狡诈,却依旧是谨慎精明的“壕先生”。

“总裁专业户”有不少,饱受诟病居多。

皆为故作高冷、油腻而花哨之流。

王耀庆除外。

第一次来内地演《失恋三十三天》,他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当年文章夫妇筹备《小爸爸》时,认定王耀庆为该角色人选。

他们辗转曲折,终于联系上王耀庆公司。

最后谈拢要花费半年的时间。

期间马伊琍每天都问: 定了吗?定了赶紧签约啊。

王耀庆这么受欢迎不无道理。

因为很多“总裁”真的一言难尽。

通过装冷耍酷来展现“涵养”,再用邪魅一笑来表达“自信”。

毫无气质可言,LOW!

而王耀庆细节非常到位,温文尔雅,有一股成熟的韵味。

让人很舒服,很难不喜欢。

有网友一言蔽之: 看了他演的总裁,别人的只能算部门经理。

都说王耀庆长得像总裁。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他拥有一个暴发户的心——贪财。

读书时期,王耀庆的梦想不是当科学家。

他想当一名J商。

还是奸商勾结的那种。

因为足够“贱”,才能赚得到钱。

后来由于高考填错志愿,被大众传播录取了。

“奸商”之梦夭折。

一般人都是复读,再拼一年。

但他没复读。

他觉得大众传播会学到**理论。

自己平时也爱看**,就算了,读吧。

有点草率。

但生活可以草率,梦想不能糊弄啊。

无法成为J商,赚钱大梦还得继续。

他觉得当赌徒也不错,就去钱。

他不为 娱乐 。也不玩靠运气的项目。

必须得动脑才能稳定输入。

所以每次和他打麻将,妻子都嫌他烦。

大家打麻将都是为了 娱乐 ,消遣,就他特别认真。

他说: 我是来的。如果我算不出来你要胡什么,我坐在这里干嘛?

如此肤浅。

当他把工作后的第一笔劳务费铺在床上睡时,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2017年,王耀庆参加《金星秀》。

得知这档节目有一亿五千万人收看。

他刚到,就忍不住向金星传递自己的想法。

“如果每个人扫屏幕下方转我一块钱,我就有一亿五千万了。”

一副市侩、小人得志的嘴脸。

金星问王耀庆:好的舞台剧和电视剧你选哪一个。

王耀庆说:肯定舞台剧。

金星强调:电视剧钱特别多。

王耀庆就不要脸地说:那就电视剧啊。

前一秒还一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样子。

强调了钱多之后,就妥协了。

马上恢复他的贪财本色。

当然,这只是王耀庆综艺效果。

如果要选,我相信他还是会选择舞台剧。

从那段和金星的对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王耀庆对艺术的追求。

他贪财。

但在他心中艺术永远高于金钱。

2006年,王耀庆已经结婚五年。

有家庭压力又如何,他还是从电视剧转向舞台剧的创作。

舞台剧的酬劳更低。

因为这段舞台经历,让王耀庆有了后来爆红的燃料。

2011年,团队在北京巡演。

滕华涛导演坐在观众席里,一眼相中王耀庆。

邀请他参演《失恋三十三天》。

王耀庆从此打开内地的市场。

在正式进攻内地之前,他去中戏报班。学习台词,只为改掉台湾腔。

这基本能解释王耀庆为什么能红。

起码这种敬业很多台湾演员都没有。

对于角色的塑造,王耀庆非常讲究。

剧组有时候资金紧张。

为了让人物更加饱满,他就自掏腰包筹备道具。

拍《浮沉》,拿30万来买西装。

值得一提的是那年演《创业时代》里的李奔腾。

李奔腾的原型是国内互联网创始人之一。

王耀庆专门去研究了这位大佬。

自费定制了同款眼镜。

因为李奔腾当年在深圳蛇口卖电子产品。

他带的第一个手表是卡西欧的基本款。

图源:一条

王耀庆也加入了这个细节。

即使剧里的李奔腾扬名立万,他依旧带着这块手表。

这是王耀庆特地加入的怀旧和警醒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是必要的,观众也未必看得出来。

王耀庆却说: “观众看不到的,不表示我看不到”。

丰满的人物角色会让王耀庆更相信这个故事,增加可信度。

听完他拍戏的经历,你敢相信这是那个爱财如命的王耀庆?

后来,这个爱财的王耀庆还拍了一部叫《职场访谈录》的纪录片。

他不采访大明星。对象是林奕华、林怀民类艺术家,也有烤鸭店老板这样的素人。

这是一个任性的节目。

世界各地到处跑,两年只拍了十五集。

为了不受约束,王耀庆不和视频网站合作。成品发在公众号“老爷的签名式生活”。

他说: 爱看看,不爱看不看。

拍完这部纪录片,王耀庆的感受是:(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王耀庆经常演商业精英。

这种剧本是市场趋势所向,他无法改变。

但他还是在有限创作空间里,演出不一样的精英。

王耀庆说:“他可以是非常精明的,也可以是大神级别的,为什么不能有特别沙雕的?”

然后有了《下一站是幸福》的沙雕总裁。

在年初播出的《下一站是幸福》里,他还是演总裁。

只是这次有点不一样。

你以为总裁都是这样的。

可这次他……

心情好,准备出门?

呼呼呼~我也太帅了吧。

出门遛狗,狗丢了?

气急败坏,不知所措,然后对着空气大喊。

哪里还有总裁的气质优雅。

在暗恋的女生失恋时,他竟然还扭起来……

这种 搞笑 延伸到综艺里,也就成了综艺感。

剧里王耀庆演虞书欣的舅舅。

后来两人在综艺《声临其境》里相遇了。

虞书欣有多“作”大家都知道吧。

在替王耀庆拉票环节,虞书欣故意刁难王耀庆。

逼他跳舞。

让他说唱。

她每次说话。

王耀庆都一副便秘的表情。

有一次实在受不了,对她怒吼:滚!

把虞书欣吓得头一缩,不敢说话了。

可能也就只有王耀庆降得住虞书欣吧。

因为他也是个妖精。

去薇娅的直播间,一起跳舞。

这腰扭的,曾经的偶像歌手薇娅表示招架不住。笑疯了。

宋佳唱歌时,他在伴舞。

当唱到“不愿别的男人见识你的妩媚”时。

只见王耀庆蹲下,站起,双手从小腿滑至翘臀。

嚯,好家伙。

洪世贤看了都无言以对。

只留下一句,你好……

王耀庆看似雀跃闹腾,实际上游离于喧嚣之外。

他不开微博,不看评论,不看自己的戏。不想被窥探私生活。

希望大家能将空闲的时间留给内心,和家人。

而不是放在无聊的 娱乐 八卦上。

王耀庆拒绝带孩子参加亲子节目,不愿过多谈论妻子。

面对别人的试探,他总是熟练消解掉。

金星问他求婚场景。

他说那时住在妻子的家里。

妻子妹妹质疑他俩的关系。

为了能继续住在妻子家里,两人就去领证了。

根据他的意思,就好像他们只是为省房租而结婚。

可哪有那么简单。

从2001年结婚至今,王耀庆浸染 娱乐 圈多年,依旧零绯闻。

如果没有一定的深情和浪漫,爱情早就不堪一击。

这些调侃背后的恩爱,王耀庆不会告诉外界。

多少艺人急不可耐给自己立“好男人”人设。

王耀庆却默默守护家人多年,避而不谈。

金星问他:有想过自己大红大紫的那天吗?

他回答说:大概不会有那一天。

因为他不喜欢和不熟的人打交道。排斥社交。

由于没有备注也没有聊天记录。他曾拉黑佟丽娅的WX。

二十年里,他时刻与人群保持距离。保持清醒。并定期给自己清零。

他说:“我是演员,我没有想过做明星。”

不急不躁,甚至放弃讨好市场,任性追求自我。

真的。

这么有魅力的大叔,请给我来一打好吗?

希望大家遇到的中年男性,都成熟而有趣,而不是油腻且迷之自恋。

作者:凸鲁

找一个迈克杰克逊的纪录片,里面先是他出场的,然后还有bad这首歌,其他的记不太清了,还有犯罪高手的片

迈克尔·杰克逊在投资拍摄的音乐**《月球漫步者》中,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如漫画名角迪克。崔西般的传奇人物。一身短小的西装,一顶压的很低的礼帽,袖子上扎着一个袖标,片中表演了惊人的倾斜45度的舞蹈。所有这些都成为了杰克逊个人神话中不可替代的标志性符号。正是在这部**中,杰克逊表现出了对于儿童的特有的偏爱。就像当年曾红遍中国大街小巷的游戏厅中那个根据该片改编而成的游戏里反映的那样,杰克逊不仅要拯救世界,杰克逊更重要的是拯救儿童。也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杰克逊和他的唱片公司一起走上了一条造神的不归之路。

中文名: 月球漫步者

外文名: Moonwalker

出品时间: 1988年

导演: Jim Blashfield Colin Chilvers

主演: 伊丽莎白·泰勒, 乔·派西, 迈克尔·杰克逊

类型: 奇幻,剧情,音乐

曲目

01.Man in the Mirror

02.A Retrospective of 25 Years of Hits

Music and Me

I Want You Back

ABC

The Love You Save

2-4-6-8

Who's Loving You

Ben

Dancing Machine

Blame on the Boogie

Shake Your Body

Rock with You

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

Can You Feel It

Human Nature

Beat It

Thriller

Billie Jean

State of Shock

We Are the World

The Way You Make Me Feel

Dirty Diana

03.Badder(小迈版本)

04.Speed Demon

05.Leave Me Alone

06.Smooth Criminal

07.Come Together

08.The Moon Is

菜市场纪录片 - 一日三餐,城市烟火

《风味人生》导演陈晓卿说过:

“我们去一个城市,一般就会去名胜古迹、所谓的地标建筑。其实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用我的话,和这个城市才有了肌肤之亲。名胜古迹都是‘西装革履的’,装扮得很好。但是菜市场装不了,它想装都装不了。”

推荐3部城市菜市场相关的纪录片。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一部菜市场纪录片。

节目是由一位叫殳俏的 美食 家和当地的朋友一起探访菜市场。城市烟火气,最美菜市场。

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之中,是最真实的烟火气。讨价还价的喧闹、琳琅满目的食材、偶尔还有小哥的吆喝声,这是城市之中的人情味。

纪录片带着我们走过大理、上海、鹿特丹、日本……

在大理小镇的街头,没有匆匆忙忙的行人,大家都是慢悠悠的节奏。阳光洒在街边,走过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在春天享受自然的馈赠,一切都是最好的样子。

在初春的上海,新鲜的竹笋悄然上市,这是独属于南方的美味。热气升腾的腌笃鲜,是最美的春天。

除了在中国,纪录片的视线还转向了 时尚 之都米兰、日本已经关闭的筑地市场、巴塞罗那菜市场巡礼、鹿特丹的全球最酷室内菜市场……

松露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食材烹饪最原始的味道;筑地鱼场,即将搬迁,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海味市场之一。

如果有机会再去昆明、大理 旅游 ,一定要去那里的菜市场走走。据说在昆明的篆新农贸市场,只有你没见过的菜,没有你买不到的菜。

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去处,是它的菜市场。

这部纪录片便是讲述了世界各地菜市场的风土人情。巴塞罗那、布达佩斯、都灵、赫尔辛基、里昂、阿姆斯特丹……15个欧洲城市的菜市场都在这里。

菜市场有着一个城市最接地气的一面,亦有着最本真的故事,是生活里最纯粹的人情味。

平时有些吵的声音,一下子变成了生活原本的基调, 烟火的气息,不是浪漫,而是生活。

因为不同地域饮食习惯,纪录片里呈现的食材,很多都是想象不到的。但是,没有脏乱差,而是满满的故事感。

在都灵的卖场,热情的摊主会面面俱到的介绍什么蘸料、配料好吃;在里斯本,也有香甜的栗子,栗子的甜品也随之而出;在阿姆斯特丹现代化的农贸市场,番茄都变得尤为可爱。

3、书店与菜市场

书店,装的是智慧与情怀,是人间理想,是这个纷扰世界中的一方净土。菜市场,装的是温情与生活,是人间烟火,是朴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什么时候会让你开心?可能是一本好书,也可能是母亲做的一桌饭。

我们可以选择用书来治愈自己,也可以选择活色生香的菜市场。

纪录片拍摄了杭州、长沙、上海、昆明四个城市的“书店”和“菜市场”,有的书店装修精美,有的就坐落在菜市场里面。

纪录片的开篇,是杭州的“晓风书屋“,“书屋何其雅致,入室如沐晓风”,是晓风书屋的横联。屋内书墙上丰子恺先生的画与门头相呼应。对杭州来说,也是留存至今最“古老”的独立书店。

也有上海新潮的“茑屋书店”,坐落于 历史 保护建筑上生·新所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延续茑屋书店“生活方式提案”,以“美育”为主题,一楼是“掌握知性”,二楼是“磨练对于美的意识”。

昆明的“博旅书馆”,依山坐落在长虫山山脚,以自然博物为主题,别有洞天。

在书店和菜市场的对话之间,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复旦旧书店。(可惜现在已经关门了)

在菜市场旁边的破楼里,一人高的二手书墙像迷宫一样,楼梯嘎吱嘎吱响。没有空调,只有吊扇缓缓转动。二层的屋顶很低,稍不小心头顶就会和屋顶来个亲密接触。很多上个世纪的书籍,泛黄的书页和有些残破的书籍是年轮的声音。

看这部纪录片,可以找到久违的宁静。

希望上海可以早日实现菜市场自由。平常百姓所求,也不过一日三餐,平安生活。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片子

中文名称:北方的纳努克

英文名称:Nanook of the North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22年

**导演:罗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地区:美国

简介:

**中文名:北方的纳努克

**英文名:Nanook of the North

片长:79 min

国家/地区:美国

色彩:黑白

混音:Silent

级别:Germany:6 / Portugal:17 (director's cut) / Canada:G (Manitoba/Nova Scotia/Québec) / Canada:PG (Ontario) / UK:U (re-release) (1947)

上映日期:1922年6月11日 美国

宣传语:1. A story of life and love in the actual Arctic.

2. The truest and most human story of the Great White Snows.

3. A picture with more drama, greater thrill, and stronger action than any picture you ever saw

IMDb:0013427

导演: 罗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编剧: 罗伯特 J. 佛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演员表: Nanook ..... Himself

Nyla

Cunayou ..... Herself (Nanook's wife)

Allee ..... Himself (Nanook's son)

Allegoo ..... Himself (Nanook's son)

Berry Kroeger

剧情梗概: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纪20年代,拍摄北极或南极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险**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摄纳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罗伯特·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歇根铁山脚下,父亲是位探险家。弗拉哈迪回忆说:“当我长到十几岁时,总盼望着同父亲一起探险,我们常常一走就几个月,夏天划着小船,冬天穿着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随父亲来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区开采金矿,他喜欢这里天然的原始状态。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矿产学院,但没能毕业。据说学校认为弗拉哈迪没有成为专业矿业者的资格。大学时代也并非没有收获,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这是陪伴他一生的爱好,也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弗朗西斯·哈宾达。

后来,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极探矿,旅程的最后弗拉哈迪确实发现了一些铁矿,但开采价值微乎其微。他获得的唯一奖赏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处小岛。他想把探矿中拍摄的胶片剪辑成一部探险影片。就在将要完成的时候,从桌子上掉下的烟头把胶片点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烧伤。唯一幸运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胶片烧掉了,他决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拍摄计划直到1920年才在法国皮毛商雷维永兄弟的赞助下实施。这一年,他已经36岁。

哈德逊港的一间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优秀猎手纳努克一家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第一场拍摄的就是猎海象,拍摄前,弗拉哈迪对纳努克说:猎捕海象时如果有任何情况干涉了我的拍摄计划,一定要放弃捕杀;记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镜头而不是它们的肉。

其实,当时爱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经不用鱼叉,而是用。为了拍到更为原始的场景,纳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猎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后来的影片中一再重复这种拍摄方式,让人们用父亲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业的侵入、人与人的矛盾都被他挡在摄影机镜头之外。**史家称弗拉哈迪为浪漫主义者。

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

拍出第一批胶片,弗拉哈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冲洗,他的敌人是寒冷的天气。如何过滤混入水里的狗毛和爱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样是个难题。

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的,叫伊格鲁。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造。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情。

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他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了纪录片。

弗拉哈迪在北极生活了16个月,胶片已经用完,准备动身回家,纳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舍。弗拉哈迪指着身边河床的石子说:“会有像石子一样数不清的人看你的**。”几年之后,弗拉哈迪为一些杂志撰写探险游历的系列文章,并在妻子的协助下,于1924年出版了《北方纳努克》一书。弗拉哈迪在他的书中记录了爱斯基摩人在北极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在拍片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影片拍完后,第一批观众就是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书中这样描绘:“他们(爱斯基摩人)一直向后看放映机的光源,就像看银幕一样,我以为这次放映不会成功。突然一个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们以为海象真的会跑掉。当时屋子里一片混乱。爱斯基摩人在胶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们开始互相耳语,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间,他们仿佛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给派拉蒙公司,看完样片后经理走过来,和蔼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非常抱歉,让观众去看这部片子是勉为其难的,“你到北方去历尽了辛苦,却落得这般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几经周折,最终还是法国百代公司同意发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纳努克》在纽约首都剧场公映,一炮走红,观众如潮,一位评论家将《北方纳努克》比作古希腊悲剧。《北方纳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极探险的结晶,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也为记录**提供了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摄模式。《北方纳努克》是世界记录**史光辉的起点。

听从灵感,再现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纳努克》,现在想弥补,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说:您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自己提个预算,请再给我们带回一个《纳努克》。弗拉哈迪认为在北方过了许多年,现在应该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带着妻子女儿和一个红头发的爱尔兰女佣,来到太平洋小岛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波利尼西亚村庄。由于传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岛上人已经开始穿西装。弗拉哈迪找到村里的酋长,要求他们穿上民族服装。为了制造高潮,特地让一个男孩纹身——当地人称为刺青,这种成人仪式几十年前就已经失传了。仪式前的舞蹈庆典和化妆活动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当地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搬演的。

在这部名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摄过程中,弗拉哈迪开始尝试使用摇镜头去跟拍一个主体对象,当时还没有人用过这种拍摄手法。不仅如此,长焦镜头和特写镜头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时被使用。在刺青一场中,当针扎进男孩的身体时,弗拉哈迪用特写镜头记录下了他脸上的痛苦神态,并把摄影机摇向他身边的母亲,把母子间的亲情在一幅画面中表现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个特点,就是毫不遗漏地记录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时,他的素材已经达到14万英尺。但他并不在乎,只要他的灵感存在,那么他的机器就不会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会不时地拿给村民们看。他们在椰子树上绑起银幕,放映工作样片,看完后,岛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诉他。特别是那些还记得岛上古老仪式和生活习惯的长老们,不仅帮助弗拉哈迪再现往昔,还来检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错误。

《摩阿拿》并没有为派拉蒙公司赚到钱,即使采用“南海群妖的爱情生活”这样夸张的广告语。格里尔逊在《太阳报》发表评论说,“我不应该说哪些镜头是漂亮的,因为所有的都是那么美”。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这个词称呼纪录片,从此纪录片自立门户,直至今天。

格里尔逊邀请弗拉哈迪拍摄一部反映英国工业化进程的**。拍摄前,英国政府的某个上层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他只好回到旅馆像隐士一样呆了几天。最后,他给了格里尔逊一打纸,第一页写的是:关于手工业者的**,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页写的是:**剧本——工业化英国的场景。此外什么都没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欢伦敦。在英国拍片时,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几杯,并讲述他早年在北极遇到的事情。尽管故事有时很荒谬,弗拉哈迪讲故事的天赋却无人能比。

因为《北方纳努克》,弗拉哈迪获得了善于拍摄边缘人群的名声。1932年,高蒙公司制片人贝克决定冒险投资1%的公司预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摄《亚兰岛人》。弗拉哈迪来到爱尔兰西海岸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距离伦敦只有15个小时的车程。由于水源充分,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拍摄地点。岛上没有摩托车,没有**院,也没有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土壤对于当地人来说比金子还宝贵。

为了拍到亚兰岛人本来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从伦敦请来一位专家教居民用鱼叉捕鲨鱼。亚兰岛人的祖辈曾经这样捕鱼,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时候早已改用蒸汽轮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亚兰岛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纳努克》,但没能如愿,也许他没想到,《北方纳努克》是他十年探险与爱斯基摩人交往的结果,而《亚兰岛人》是为了拍摄而结识这些陌生的人们,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北方纳努克》是他无法超越的高峰。

这部**给亚兰岛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岛上人把曾参加过弗拉哈迪**拍摄作为向旅游者炫耀的资本。

《亚兰岛人》高超的摄影技艺赢得**理论家保罗·罗沙的赞叹,但罗沙说,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辈生活的蜡人”。

从未放弃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从未放弃自己的拍摄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国,想过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宁静生活,但事与愿违。不久,负责美国**服务社的纪录片导演帕尔·罗伦兹邀请弗拉哈迪拍摄反映美国农业问题的**《土地》。弗拉哈迪从小云游世界,四处探险,他55岁才第一次有机会接触美国人民的真实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乐的时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农场,日子安静却了无生趣,宜人的环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败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说:“威望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汉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错了,威望给他带来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规定弗拉哈迪行动自由,拥有影片的版权,甚至出资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资助的金额却非常慷慨。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后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个男孩的欢乐与悲伤。一开始就将观众置于神奇而美妙的丛林之中:池塘、荷叶、露珠、水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少年划着小船缓缓入画。可以看出他在这片森林里如鱼得水,他熟悉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亲密的朋友是一只小浣熊,他们常常在一起嬉戏玩耍。然而,鳄鱼吃掉了浣熊,他决心为浣熊报仇。正当少年与鳄鱼相持不下时,爸爸正焦急地寻找着他。少年与鳄鱼的搏斗惊心动魄,这个场景让人想起纳努克与海象的搏斗,想起亚兰岛人与鲨鱼的搏斗,突出人与自然的搏斗是弗拉哈迪一贯的主题。

弗拉哈迪把自己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少年时代的回忆都融进这个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自传性的影片。

出资者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它想借助弗拉哈迪的名声改善公司形象,因为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已经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他们希望通过这部**说明石油开采并没破坏这里的生态,一切依旧那么和谐。

1948年,威尼斯**节因为弗拉哈迪的热情和勇猛授予他大奖。

这位纪录片**开创者晚年生活拮据。此时,他对用摄影机“还原”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49年开始拍摄有关毕加索著名壁画《格尔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这部片子仍没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遗憾的艺术”。

在《北方的纳努克》拍摄完成后不久。纳努克就因为没有储存足够的过冬食物而饿了。

美好的事物背后。

总伴随着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