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风俗

邯郸太极集团-邯郸太极服装定做

1、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2、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灭,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

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

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4、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

5、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

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

邯郸市人民政府-历史文化

浩浩燕赵歌·邯郸之旅·广府城·太极拳之乡

浩浩燕赵歌·邯郸之旅·广府城·太极拳之乡

永年广府古城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全长九里十三步,神话般地坐落在碧波荡漾的洼淀之中。洼地面积近五万亩。广府城的和风香色,礼仪人伦,曾吸引历史上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留下许多神话趣谈和轶事趣闻。清直隶总督方观诚“莲亭诗”云:“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头水近东。”对广府城的赞美溢于言表。就在这块美丽富庶的土地上,古老、朴实的太极文化扎下了深深的根基,许多名噪一时的武术家都出生、练功、成长于此,成为闻名中外的“太极拳之乡”。

太极拳创始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长期只作家传,不授外姓。清道光年间,直隶广府城南关杨露禅(1799—1872)素慕其技,前往拜师,然后精揣细磨,创杨氏太极拳,广传全国。他在京教拳,所向披靡,名噪京华,被人誉为“杨无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曾亲书一幅对联相赠:“手捧太极震环宇,身怀绝技压群英。”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杨敞也曾赋诗慨其功绩:“谁知豫北陈家技,却赖冀南杨氏传。”杨氏太极拳后经杨露禅之孙杨澄甫修订,形成目前广传于世界的套路。整个架式结构严谨、舒展和顺、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

武氏太极拳是武禹襄、李亦畲舅甥所创,其拳势小巧灵活,柔中含刚,开合有致,气势鼓荡,精神内含。禹襄、亦畲均文武兼备。禹襄著有《打手要言》、《四字不传秘诀》、《拳解五则》等文章。亦畲清道光举人,二十二岁时随舅父习拳,后在家行医为业,用四十余年时间写成《李氏廉让堂太极拳谱》一书,洋洋十余万言,被拳界拥为经典。

杨露禅、武禹襄之后,永年广府太极名师辈出,盛誉者甚多,如杨班侯、杨健侯、郝为真、郝月如、傅钟文、杨振基、杨振铎、姚继祖、李锦藩等。由于他们的传授和影响,在这块古朴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人们谈太极、练太极、研习太极已成为古城的风情民俗。国外武术、体育、医疗各界,近年常派员前来参观,许多“太极拳”经典著作相继被翻译成英、德、日等几十种文字版本,流传于世界各地。1990年10月,这里举办了“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零九名代表前来参加。陈、杨、武、吴、孙、赵堡等六大派系的著名拳师均汇聚于此。

永年太极广场怎么样

永年太极广场是2002年修建的最早批惠民休闲场所,不仅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的回忆,更承载着永年居民的精神寄托

多年来,由于承载负荷超载,广场各项基础设施均有不同程度损坏,苗木绿化受损严重,标志性罗马廊柱墙体脱落,并存在安全隐患。为进一步打造洁净城市、提升居民的宜居环境,区委区政府想民所盼,对太极广场实施了提升改造。

永年区是太极拳的发祥中兴之地,诞生了杨露禅、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并衍生孙氏、吴氏太极拳派。一大批太极名师不仅研习太极,而且广收门徒,使太极拳从永年走向全国和世界。

据永年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兴介绍,目前,该区习练太极拳的群众已达42万人,几乎占全区人口总数的一半,太极拳已成为该区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

据永年区委宣传部介绍,永年区把弘扬太极文化、普及太极拳作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主要手段,成功举办了14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连续举办了6届广府太极拳年会和首届永年武氏太极拳高峰论坛、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名家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并成立了太极拳研究会,创办了《太极》杂志,编纂出版了《永年太极拳志》,建立了“中国太极城”网站。 “中国太极拳之乡”、 “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圣地"等荣誉花落永年。

与此同时,为普及推广太极拳,永年区从去年开始实施“十百千”太极拳人才培养工程,即培树10名国家级太极拳非遗传承人、100名全国知名太极拳师、1000名太极拳辅导员,实施太极拳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等“六进” 活动,增强太极拳群众基础。

永年区太极拳师还编排出适合残疾人习练的坐式太极拳套路,加大了太极拳普及的覆盖面。李兴说,目前,该区太极拳社团组织110家,1000余名拳师在国内外办校办班,全区常年习练太极拳群众达到42万人,太极拳已成为当地群众普及性健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