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是中国国粹吗?

岷县服装定做加工厂-岷县服装定做加工

中国象棋属于中国国粹。

中国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中国剪纸、中国刺绣、中国瓷器等等。中国象棋也属于国粹的一种。

象棋,又称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此外,高材质的象棋也具有收藏价值,如:高档木材、玉石等为材料的象棋。更有文人墨客为象棋谱写了诗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

扩展资料

部分中国国粹介绍

1、中医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又称汉医、汉方,日本人称之为“汉方医学”。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慢慢开始被大多数当代中国人民所接受,同时在国际上也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渐渐开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

2、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书法为中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3、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特色之二,为"托物喻情,画中有诗",特色之三为诗,情、画、印融为一体。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历史。

5、武术

武术是中国国粹之一。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还有其他名称:功夫,武功和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划分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式,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

6、古琴

琴,亦称古琴、玉琴、瑶琴、七弦琴等,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是中国“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渊源贯穿“道儒释”,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士大夫,帝王将相,高道大儒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百度百科-国粹

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

1、《易经》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最早是由伏羲创制(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伏羲所创的八卦称之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以后,又有神农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殷商末年出现了《周易》。由此可见,《易经》这部哲学经典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位伟大始祖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共同开创完成的。《易经》至今已有5000年——10000年的历史。到春秋时期,孔子为易经作《易传》。《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易经》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

2、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或聃(因而人称老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著有《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共81章。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的《道德经》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的《道德经》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老子的《道德经》是宇宙中的最高智慧。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老子为中国、为全世界所奉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继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之后,中国的高智慧圣人。老子也是世界最高智慧者。我认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中国2500年前的老子那里汲取智慧。

3、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因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就是中医的鼻祖。综上所述,中药和中医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和轩辕黄帝。

4、中华衣裳(汉服或华服)

中华衣裳,也称华夏衣冠,也就是“汉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汉服(华服)是非常美丽的服装,汉服(华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的气质。

5、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聪明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作为中华第一夫人,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被称为“蚕母娘娘”。由于嫘祖创造了丝绸文明,功高天下,自周代起就被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限崇拜。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文明,泽被天下。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国家认识中国是从认识丝绸开始的,因而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嫘祖发明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堪称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我认为:丝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丝绸,是人类最美丽的发明。

6、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是中国的茶叶鼻祖。神农不仅是中国的茶叶鼻祖,同时,神农也是全世界的茶叶鼻祖。

茶,这一古老而又文明的饮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兴于唐朝,盛在宋代。茶在很早以前就传播到国外,为世界人们所喜爱。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之王,饮茶风尚遍及全球。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茶树的栽培技术、茶叶加工的工艺、茶叶品饮的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道,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因此,中国被称为是“茶的祖国”。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国家。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在中国,中国茶树的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中国的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发源地,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地区(原思茅地区)、临沧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区,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管理方法,采取的茶叶制作技术,甚至茶叶的品饮习俗等等,莫不源于我国。我国作为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

唐代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说过:“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茶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饮料。茶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

7、瓷器的制做技艺、景泰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瓷器之国”。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于工艺不够成熟,又称为原始青瓷。汉代青瓷烧造逐渐成熟,摆脱了原始状态,进入早期瓷器阶段。隋唐时期,瓷器生产开始繁荣。宋代是瓷器技术和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龙泉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瓷器产品各具丰姿。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 又因当时多用于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集历史、文化、艺术与独特的传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

8、中国画(国画)

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9、中国文字(汉字)

中国的文字起源,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中,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正楷。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书。中国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大书法家。其中,东晋时代的王羲之是中国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流传千古,天下闻名。《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10、古琴、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

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代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说,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修之艺。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孔子酷爱弹琴;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古琴是最高雅的乐器。古琴十大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关山月、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幽兰。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11、围棋、中国象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围棋是我国古人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大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中国象棋更为复杂。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盘围棋的时间没有规定,快则五分钟,慢则要几天,多数时候下一盘棋需要一到二个小时。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因此,围棋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中国人所发明的围棋,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围棋也非常符合现代科学(天文学、宇宙学)的原理与自然规律。围棋的规则是非常简单的,在所有的棋类中,围棋是规则是最简单的。但是,围棋的棋局又是非常复杂的,千变万化,以至无穷。中国的围棋包含着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中国的围棋奥妙无穷。围棋是非常绝妙的发明。

12、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一般是指:笔、墨、纸、砚这四种用具。文房,也就是书房。笔、墨、纸、砚这四种基本用具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之为“文房四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最出名的、最好的、质量最优的当属: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因此,“文房四宝”一词也可以是专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市位于浙江省的最北端、太湖的南岸。湖州自古就生产优良毛笔。自元朝以来,湖州生产的毛笔为天下最佳者。也就从那时起,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湖州毛笔简称“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已成为毛笔的代名词。 徽墨,产于安徽的徽州。徽墨的制造中心在绩溪、歙县、屯溪这三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尤其是绩溪县,徽墨制造业极盛。“天下墨业在绩溪。”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县古时属宣州管辖,所以,泾县所产的纸称之为“宣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制造宣纸的原料是生长在安徽宣州一带的青檀树的树皮,因青檀树皮的纤维非常洁白,因此,造出的宣纸非常洁白细密。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再加上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传说宣纸的发明者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宣纸的生产中心是泾县,制造宣纸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皮为主,配以部分稻草,经过长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宣纸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书法、绘画所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用品。中国古人有“敬惜字纸”的良好传统,表现出中国古人对文字、文化的尊重和对宣纸的爱惜。 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东肇庆在唐代时设为端州,所以把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砚称之为“端砚”。歙砚,产于安徽省古歙州的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等地。歙砚与端砚齐名。洮砚,洮河砚的简称。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一带。澄泥砚,是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的,因此,澄泥砚的制造材料是泥,而不是石。实际上,澄泥砚是一种用泥土烧制的陶器,这是与前三种砚不同的地方。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是泥砚。它与端、歙、洮砚齐名,称为“三石一陶”。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后来明朝灭亡后澄泥砚制作工艺就失传,失传了近三百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位艺人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绛州澄泥砚又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 中国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中国的文房四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保存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13、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也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于中国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创立者为张道陵,张道陵原名张陵。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后代。张道陵创立了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即“天师道”),因此,张道陵也被尊称为“张天师”,其后代世袭者也被称为“张天师”。道教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祖,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道教将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教的理论指导思想。

14、中国建筑、中国园林、客家民居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民系。分布在粤闽赣地区的客家民居建筑类型丰富多样,特色异彩纷呈,哲理内涵精深博大。客家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合一,以建筑布局之美、造型之美、生态环境之美、文化内涵之美而独树一帜。无论是方楼、圆楼、五凤楼,还是围龙屋,均使中外学者为之着迷,使建筑学人为之倾倒。

15、武术、太极拳、气功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两广人称为功夫,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被视为中国汉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武术门派。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

16、昆剧

昆剧,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剧诞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腔”属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弋阳腔(江西弋阳)、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这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剧是在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剧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剧艺术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许多地方剧种,如:京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晋剧、蒲剧、上党戏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因此,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同时,昆剧还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17、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筷子

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八大菜系:粤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川菜、闽菜、鲁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18、针灸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19、对联、灯谜、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并取杯饮酒。曲水流觞这种游戏非常古老,有数千年的历史。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的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记录的就是在浙江绍兴兰亭一带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过程。

20、中国结、剪纸、刺绣

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以后就有了剪纸。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剪纸,也称为“窗花”。在新春佳节时,中国百姓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剪纸(窗花),集装饰性、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刺绣: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除此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

中国什么文化最值得骄傲

1、《易经》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最早是由伏羲创制(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伏羲所创的八卦称之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以后,又有神农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殷商末年出现了《周易》。由此可见,《易经》这部哲学经典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位伟大始祖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共同开创完成的。《易经》至今已有5000年——10000年的历史。到春秋时期,孔子为易经作《易传》。《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易经》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

2、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或聃(因而人称老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著有《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共81章。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的《道德经》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的《道德经》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老子的《道德经》是宇宙中的最高智慧。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老子为中国、为全世界所奉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继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之后,中国的高智慧圣人。老子也是世界最高智慧者。我认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中国2500年前的老子那里汲取智慧。

3、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因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就是中医的鼻祖。综上所述,中药和中医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和轩辕黄帝。关注“大海、旅游、人”

4、中华衣装(汉服或华服)

中华衣装,也称华夏衣冠,也就是“汉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汉服(华服)是非常美丽的服装,汉服(华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的气质。

5、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聪明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作为中华第一夫人,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被称为“蚕母娘娘”。由于嫘祖创造了丝绸文明,功高天下,自周代起就被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限崇拜。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文明,泽被天下。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国家认识中国是从认识丝绸开始的,因而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嫘祖发明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堪称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我认为:丝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丝绸,是人类最美丽的发明。

6、茶叶的种植培育加工制作技术、茶叶的饮用和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是中国的茶叶鼻祖。神农不仅是中国的茶叶鼻祖,同时,神农也是全世界的茶叶鼻祖。茶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饮料。茶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

7、瓷器的制做技艺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瓷器之国”。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8、中国画(国画)

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9、书法

中国的文字(汉字)起源,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中,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正楷。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书。中国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大书法家。其中,东晋时代的王羲之是中国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流传千古,天下闻名。《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10、古琴、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

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代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说,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修之艺。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孔子酷爱弹琴;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古琴是最高雅的乐器。古琴十大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关山月、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幽兰。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11、围棋、中国象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围棋是我国古人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大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中国象棋更为复杂。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盘围棋的时间没有规定,快则五分钟,慢则要几天,多数时候下一盘棋需要一到二个小时。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因此,围棋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中国人所发明的围棋,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围棋也非常符合现代科学(天文学、宇宙学)的原理与自然规律。围棋的规则是非常简单的,在所有的棋类中,围棋是规则是最简单的。但是,围棋的棋局又是非常复杂的,千变万化,以至无穷。中国的围棋包含着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中国的围棋奥妙无穷。围棋是非常绝妙的发明。

12、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一般是指:笔、墨、纸、砚这四种用具。文房,也就是书房。笔、墨、纸、砚这四种基本用具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之为“文房四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最出名的、最好的、质量最优的当属: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因此,“文房四宝”一词也可以是专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市位于浙江省的最北端、太湖的南岸。湖州自古就生产优良毛笔。自元朝以来,湖州生产的毛笔为天下最佳者。也就从那时起,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湖州毛笔简称“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已成为毛笔的代名词。徽墨,产于安徽的徽州。徽墨的制造中心在绩溪、歙县、屯溪这三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尤其是绩溪县,徽墨制造业极盛。

“天下墨业在绩溪。”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县古时属宣州管辖,所以,泾县所产的纸称之为“宣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制造宣纸的原料是生长在安徽宣州一带的青檀树的树皮,因青檀树皮的纤维非常洁白,因此,造出的宣纸非常洁白细密。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再加上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传说宣纸的发明者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宣纸的生产中心是泾县,制造宣纸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皮为主,配以部分稻草,经过长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宣纸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书法、绘画所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用品。中国古人有“敬惜字纸”的良好传统,表现出中国古人对文字、文化的尊重和对宣纸的爱惜。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东肇庆在唐代时设为端州,所以把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砚称之为“端砚”。歙砚,产于安徽省古歙州的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等地。歙砚与端砚齐名。洮砚,洮河砚的简称。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一带。澄泥砚,是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的,因此,澄泥砚的制造材料是泥,而不是石。实际上,澄泥砚是一种用泥土烧制的陶器,这是与前三种砚不同的地方。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是泥砚。它与端、歙、洮砚齐名,称为“三石一陶”。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后来明朝灭亡后澄泥砚制作工艺就失传,失传了近三百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位艺人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绛州澄泥砚又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中国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中国的文房四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保存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13、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也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于中国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创立者为张道陵,张道陵原名张陵。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后代。张道陵创立了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即“天师道”),因此,张道陵也被尊称为“张天师”,其后代世袭者也被称为“张天师”。道教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祖,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道教将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教的理论指导思想。

14、中国建筑、中国园林、客家民居

15、武术、太极拳、气功

16、昆剧

昆剧,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剧诞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腔”属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弋阳腔(江西弋阳)、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这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剧是在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剧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剧(昆山腔)的创始人为顾坚。顾坚,元末明初戏曲家,昆剧鼻祖。顾坚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元朝末年,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剧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腔。江苏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梁辰鱼对推广和改革昆山腔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成为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昆剧的上演剧目中,有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其次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世后代。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剧的唱腔委婉细腻、新丽流畅,非常好听!有“水磨腔”之称。昆剧艺术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许多地方剧种,如:京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晋剧、蒲剧、上党戏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因此,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同时,昆剧还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17、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筷子

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八大菜系:粤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川菜、闽菜、鲁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18、针灸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19、对联、灯谜、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并取杯饮酒。曲水流觞这种游戏非常古老,有数千年的历史。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的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记录的就是在浙江绍兴兰亭一带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过程。

20、中国结、剪纸、刺绣、黎族织锦(黎锦)

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以后就有了剪纸。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剪纸,也称为“窗花”。在新春佳节时,中国百姓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剪纸(窗花),集装饰性、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刺绣: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除此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